博客
电影
宝箱
友链
关于
<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武侠之风的IT史
CSS不定高元素transition动画的解决方案
>
《安妮·霍尔》影评,解构文艺青年
作者:
Cifer
类别: 电影·影评
时间:2019-07-28 22:51:10
字数:2500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这是伍迪·艾伦自导自演的一部有关文艺青年的爱情喜剧电影,Cifer至少看过5遍以上,精彩程度在文艺电影中算是教科书级别了,毕竟获得过第50届(197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说它冷门实在说不过去(就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即使多数人没看过他的任何作品,也难以称之为冷门作品,冷门应该是埋没于历史之中极少人知晓、极少人关注的东西),奇怪的是,身边的人几乎竟然都没听过,故此推荐一番。 事先,读者得先了解概念,电影中的文艺青年,与我们2019年这个网络时代的泛滥词汇“文艺青年”的含义有所不同。 网络时代的“文艺青年”,可能看几本书、画几张画、会点的音乐、拍几张旅行照片、吟几首诗、摆拍下美食、开个咖啡店/特色民宿/烘焙/花艺、参加健身/瑜伽、会门手艺、附庸风雅……就自称“文艺青年”了,强调“喜爱”,不强调“水平造诣”,以致于“文艺青年”隐有贬义之寓了,所以它定义更像是指“喜爱文艺的小青年”。 电影中的文艺青年,强调的是“文艺”,一般都是在物质上很富足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世界的升华,脱离了低级趣味,在某个艺术领域略有造诣,同时又对文学、科学、哲学、历史、政治学、心理学、精神学、音乐、美术……等众多学科都有涉足,众多基础知识的融合下,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有不受外界煽动的独立自主的分析思考能力,最后再加一点点偏执,所以它的定义更像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文艺知识分子“。 电影的男主角“艾尔维·辛格”就是这样一个文艺青年,他是一个职业的喜剧演员,与生俱来有着幽默感,又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唠叨语速又快,还有点神经质,存在主义者,主张弗洛伊德主义,自由左派,把所有人分成两类“可怕”与“可悲”,对生活伤感与悲观,自我为中心,对死亡着迷。 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到像艾尔维·辛格这种类型的人,因为他虽然是典型知识分子,又拥有非典型知识分子的特性,正是这样,使得他对别的知识分子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别的知识分子既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到共鸣,又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电影正好用艾尔维·辛格的主要三段典型的爱情经历来<a href="https://www.boatsky.com/blog/85">解构文艺青年</a>的属性。 第一段,第一任妻子爱丽森·普曲尼克,年轻漂亮聪明,政治文学的学生,艾尔维·辛格与她无疾而终,就像格劳乔·马克斯所说”我只不想加入这样的俱乐部,它的会员是像我这样的人“,爱丽森·普曲尼克的段位与艾尔维·辛格较为相近(或者说有他曾经的影子),艾尔维·辛格与她交流就像自言自语、做爱就像自己fuck自己,索然无趣。 第二段,第二任妻子,一位有名的女作家,女作家的社交圈子都是文学界的大佬,艾尔维·辛格这种普通段位的知识分子在大佬圈子里显得格格不入,段位的差距产生的自卑感让艾尔维·辛格对这种社交有着自尊般的敌意,艾尔维·辛格只好认为那群高段位的知识分子只是一群无趣古板迂腐的知识狂,聚会也是虚荣互夸罢子。这段爱情有疾而终。 第三段,也就是我们的女主角安妮·霍尔,安妮·霍尔远不如前两位,甚至大学都没上,只会以“啦-嘀-哒”为口头禅(也就像网上的段子所说的词汇匮乏,看到良辰美景会说“我靠太美了”,看到绝世佳人还是说“我靠太美了”)。安妮·霍尔是艾尔维·辛格的好友的女友的学生,安妮·霍尔有些文艺爱好,自然被艾尔维·辛格这种文艺青年深深吸引,而艾尔维·辛格也爱上了安妮·霍尔美丽时尚又灵动的气质。在一起之后,艾尔维·辛格不想她看什么养猫经,为她买欧内斯特·贝克尔《拒绝死亡》之类带有艾尔维·辛格“标记”的更严肃的书籍。艾尔维·辛格同时又嫌弃安妮·霍尔的无知,督促她参加成人教育,还自费让她看弗洛伊德派系的心理医生。总而言之,安妮·霍尔就像是一个未开窍的孩子,被艾尔维·辛格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精神塑造。在艾尔维·辛格的帮助下,终于安妮·霍尔成长了,知识的成长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使得安妮·霍尔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事业,同时也离开了艾尔维·辛格。 艾尔维·辛格对安妮·霍尔的控制,想要她刚好处在能听懂自己在说什么的同时,又不让她超出自己的驾驭。与其说是出于男人对女人控制欲,不如说是人作为动物自身安全感的本能,因为男人对男人也存在这种本能。比如古代皇帝,当面对外国侵略时,国难当头,想部下有能力出众的将军,他应该有威望、有战略、有战术、有气魄、有胆识、有智慧,力挽狂澜,御敌于外,甚至反攻他国,同时又不希望将军比自己强大。当将军不够强大时,可能无法匹敌强敌,当将军足够强大时,又可能功高震主,架空皇帝,有时这成为一个矛盾体。类比之下,艾尔维·辛格与安妮·霍尔的这种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安妮·霍尔的自我成长,并不意味着她彻底摆脱了艾尔维·辛格的影响,多年后,艾尔维·辛格发现她带她男人去看《悲伤与怜悯》,标记的种子早就发芽。 艾尔维·辛格文人相轻,不服于自己一样的普通知识分子,对高级知识分子又自卑而觉得他们无趣,对于无知的路人又觉得他们愚昧而鄙视。好不容易爱上安妮·霍尔,最后又因为安妮·霍尔的快速成长而脱离了掌控,其实艾尔维·辛格自己根本没有进步,也不想进步,这应该就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就算最好的情况两人同步成长,这种均衡也没有那么容易保持。 就像艾尔维·辛格打破第四面墙,去问一对路人情侣。“这两位,你们看上去像是很幸福的一对,是吗?”,路人女:“是的”,“那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路人女:“嗯,我很浅薄和空洞,我没什么想法,也说不出啥道道”,路人男:“我跟她完全一样”。就这样,艾尔维·辛格百试不得其解的幸福在无知的路人身上又似乎变成无比简单,可以说是文艺青年的苦涩无奈的自我嘲讽了。 最后引用电影最后一段话: 有这样的一个家伙去看精神病医生,他说“大夫,我兄弟疯了”,医生问“你为什么不带他来”,那家伙说“我是想带他来着,可是我需要鸡蛋啊”。我想这就是现在我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感觉,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会继续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 文艺就像爱情一样,理智分析后,常常是虚幻荒谬,但人们又需要这种自我麻醉来~~充沛~~(欺骗)自己。
如果觉得有帮忙,您可以在本页底部留言。
相关推荐: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影评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影评
《李尔王》与《乱》影评,人性的悲歌
《三块广告牌》影评
《纽伦堡的审判》影评
《勇往直前》影评
……
更多
<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武侠之风的IT史
CSS不定高元素transition动画的解决方案
>
全部留言
我要留言
内容:
网名:
邮箱:
个人网站:
发表
全部留言